《中国GLAM公开课》是原《中国博物馆公开课》的升级版,由新华网、上海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上海大学GLAM和南京艺术学院国际博物馆学院承办、《博物院》杂志协办。
原《中国博物馆公开课》于2020年6月27日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正式开播,是全国首个常规性的纯公益博物馆“云课堂”,受到业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为了回报广大观众的厚爱,我们从2021年6月26日起将《中国博物馆公开课》升级为《中国GLAM公开课》。这不仅仅是公开课名称的变化,也是公开课领域的拓展,关注范围扩大到包括但不限于美术馆(Gallery)、图书馆(Library)、档案馆(Archives)、博物馆(Museum)等公共文化空间所承载的更加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艺术领域;这还将是公开课质量的提升,我们将继续坚守公益初心,努力打造学术精品,抓住难得时代机遇,借助现有云端课堂,践行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用心回报广大忠实观众(GLAMers)的厚爱,打造一流的网上“知识大本营”和云端公共学术品牌。
迄今,本公开课围绕与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相关的主题,每周一次,持续推出了91期专题讲座和2期特别节目,总共吸引了5340万人次收看,已成为在业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公共文化品牌。
《中国GLAM公开课》
/ 讲座主题 /
基于大历史观、大文化观的
文档名词历史演进与文化类型研究
/ 讲座简介 /
档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有文明史以来,中国档案历史文化与中华大历史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中国大历史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档名词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1. 中国之中国:先秦甲骨文明、简牍文明与文档名词的滥觞期、形成期;
2. 亚洲之中国:文化范围的扩大与文档名词体系的发展与成熟;
3. 世界之中国:近代制度变革与外来文化冲击带来的急速变迁;
4. 现代之中国:全面专业化、体系化、全球化的时代特征。
在中华乃至世界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文档词汇的生成具有“文化内生型”“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型”“内外文化融合型”“外来文化影响型”等多种文化形态,展现出中国档案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 主讲人/
丁海斌
丁海斌,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哲学博士,辽宁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档案学、中国古代史、中国科技史、历史语言学。全国首届档案领军人才、全国档案专家,中国档案学会副监事长,广西数字档案管理研究所所长,曾任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等职。发表学术文章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独立创建了较完整的“档案哲学(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国科技档案史”“中国古典科技文献学”“档案历史语言学”“中国古代陪都史(学)”等学术体系,在电子档案管理、中国古代科技史、沈阳地方史等方面都具有独到的学术贡献。
/ 讲座时间 /
2022年3月26日(周六)14:00-15:30
/ 直播参与方式 /
扫二维码收看直播
/ 主办单位 /
新华网 上海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 承办单位 /
上海大学GLAM 南京艺术学院国际博物馆学院
/ 协办单位 /
《博物院》杂志
中国GLAM公开课
将继续努力关注学科前沿问题,关注国际发展趋势,关注基层创新实践。我们期待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把《中国GLAM公开课》建设成为公共文化新思想的孵化器,让专家学者来此开展理论思考和学术探讨,让年轻学者来此亮相、展示、交流、成长;把公开课建设成为业务交流的咖啡馆,让公共文化一线的领导者和实践者来此分享经验总结与工作感悟;把公开课建设成为公共文化爱好者享受公共文化的休闲客厅,并让广大社会公众来此更好地认识、熟悉进而爱上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