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7日下午,应上海大学图书馆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蔡迎春研究馆员做客新华网“中国GLAM公开课”数字人文专题主旨报告,主题为“面向新文科建设的数字人文实验室功能与特色”,报告由上海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倪代川主持。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 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促进传统人文学科的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知识中心、文化中心和学术中心,被誉为“大学的心脏”,面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新文科建设热潮双重背景,图书馆学术支持服务功能凸显,数字学术能力建设加速推进,尤其是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学术资源、学术空间、学术服务、学术研究等加速转型,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功能拓展与服务转型提出了新要求,既需要自觉加入数字人文研究,成为数字人文研究的参与者,也要主动承担数字人文服务,成为推动数字人文发展的驱动者。
数字人文既需要理念普及,也要有实践互动,更要有专业服务驱动,“数字人文实验室”正是当前高校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提出的创新性概念和实践应用,既是数字人文应用场景的共享化呈现,又是高校新文科建设的驱动产物,完美融合数字人文理念、实践、服务于一体,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协同创新、学术服务创新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面向新文科建设的数字人文实验室功能与特色”,这既是我们高校数字人文的研究前沿领域,也是当前高校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创新,更是新文科背景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学术服务创新的实践特色。本期公开课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蔡迎春研究馆员聚焦当前高校新文科建设背景,对新时期高校数字人文实验室建设及其服务创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专业分享和学术阐释,重点从数字人文实验室产生的背景、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数字人文实验室(包括哈佛大学图书馆下设各类数字人文机构或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耶鲁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剑桥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云南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6个典型案例)、面向新文科的数字人文实验室建设“共享场景”以及数字人文实验室建设的关键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正在推进的数字人文实验室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开展数字人文实验室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蔡馆长在对上海外国语大学“面向新文科的数字人文实验室建设案例”分享中,聚焦“共享场景”主题内涵,对数字人文实验室这一学科创新、服务创新与学术创新兼容的新型文科实验室项目实践进行专题分析,系统阐释了数字人文实验室的共享性、通用性和开放性的建设理念;明确提出为学科发展提供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支撑,为研究生的数字思维的养成提供支撑,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数字技能提升提供空间与场所的建设目标;重点从“打造共享体验空间,创设个性化场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通用性中台”“关注数字技能提升,开展普适性教育”“加强运维制度管理,进行系统性保障”四个方面分析了数字人文实验室建设的关键环节, 积极倡导“在新文科背景下,以图书馆数字人文基础设施为载体,以数字技术方法和工具为支撑,以师生的跨学科需求为导向,以共享数字学术服务为场景内容,打造一个时空一体的场景体验”的数字人文实验室建设新模式。
此次讲座为“中国GLAM公开课”数字人文专题第三场主旨报告,上海大学图书馆新华号前期宣传推文点击率达100万人次,新华号直播平台在线预约人数超1.5万。此次公开课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在线观众累计84.3万人次。
(蔡迎春,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
蔡迎春老师既是数字人文研究者,又是数字人文的实践者,近年来在蔡馆长的带领下,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实验室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在业内享有盛誉。蔡迎春老师为博士、研究馆员,现任上海外图语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兼任中国索引学会常务理事和上海工作站站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专业组副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图书馆理论专业组委员、上海市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等。研究领域:资源与阅读服务,数字人文和文献整理等。发表CSSCI论文6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7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国家图书馆民保中心项目、长三角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项目等,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民保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