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也是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15周年。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世博精神,深入践行世博理念,4月10日上午,上海大学图书馆联合管理学院在校本部图书馆二楼中厅举办“上大记忆·世博拾光”主题展览开幕式,并同步开展联组学习活动,邀请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教授作题为“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影响”的专题讲座。在上大期间,周汉民会长还与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院士见面交流并合影留念。

上海世博会15周年纪念展盛情启幕:
上大图书馆与管理学院共谱“世博拾光”华章
为纪念上海世博会举办15周年,“上大记忆·世博拾光——上海世博会15周年纪念展”于4月10日上午在宝山校区图书馆二楼大厅顺利开幕。校领导,各部处领导,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领导、馆员代表及学院师生代表出席本次开幕式,开幕式由图博档党委书记王远弟主持。

首先,上海大学副校长聂清女士致欢迎词。聂校长代表上海大学对领导和嘉宾们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她表示,在上海世博十五周年之际,举办本次纪念展意义重大。本次展览通过珍贵文献、实物展品与影像资料,从上海大学世博人的视角全景再现世博会历史记忆,致敬世博精神的传承与城市文明发展的交融。上海大学是以上海这座城市命名的高等学府,今天我们重温世博盛况,弘扬世博精神,这将极大激励上大师生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断努力奋斗。

随后,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上海世博会承载着伟大希望,展示了辉煌历程,孕育着无限未来。世博会的国际影响力与公共外交价值历久弥新,本次活动通过纪念展览激活世博记忆,为城市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我们应在回顾中寻找启发,在传承中开拓未来,推动后世博时代的持续研究与创新实践。

接着,图书馆潘守永馆长介绍了本次展览的概况和筹建情况,并代表图书馆特别鸣谢了周汉民会长、许永顺先生、柯少敏先生为代表的社会热心人士,以及马亮、顾晓英、陈青、董卫星、程雪松、张敏、罗业云、张一戈、刘璐等为代表的上大世博人对于本次纪念展的热切关怀和无私捐赠!

随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亮在发言中对纪念展筹办的参与者和支持者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世博历史的回望,更旨在激发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与学术使命感。十五载光阴流转,世博精神薪火相传。上海大学以“世博拾光”为起点,持续书写城市与大学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讲好中国故事,共鸣世博精神:
周汉民会长“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影响”专题讲座
作为“世博拾光”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汉民会长于10日上午在图书馆作题为《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影响》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图书馆和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亮主持。周汉民会长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筹办和举办全过程的重要组织者、亲历者,以深厚的理论积淀与生动的现场故事,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高水准的专题报告。

讲座伊始,周汉民会长全面回顾了上海世博会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上海申办世博会的过程是一场“全力以赴”的国家行动,中国代表团以公开、公正、专业的遴选流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信任。筹办阶段的“竭尽全力”,不仅体现在展馆建设、制度设计和资源统筹等方面的高标准推进,也体现于文明规范和国际合作的高质量执行。到2010年正式举办时,上海世博会实现了“成功、精彩、难忘”的总体目标,吸引了190个国家和56个国际组织参展,累计接待观众超过7300万人次,成为世界博览会史上规模最大、参与国家最多的一届盛会。
在回顾世博会整体成就的基础上,周汉民会长深入剖析了其对城市文明建设的深远影响。他强调,世博会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构,更是精神文明的重塑。他以“生命阳光馆”为例,生动讲述中国如何以人道主义精神关注弱势群体的平等参展权利,并分享了一位盲人学生引导他进入“触摸隧道”的深刻记忆,“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也最触动人心的时刻之一”。他指出,真正展现文明高度的,不是展馆的宏伟,而是对个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尊重与接纳,现场师生深受触动。以22900场文化演出和“国家馆日”为例,周汉民会长表示“世博文明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标全球公共治理与文明对话的过程”,并将其称为“新时代外交的宝贵财富”。

谈及世博会的延续与发展,周汉民会长强调,世博精神并未随着展会闭幕而终止,而是通过进博会这一机制平台实现了延伸与转化。“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从浦东开发开放到中国自贸试验区设立,再到连续举办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始终以国家行为推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持续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他表示,世博会和进博会的共同价值,在于它们都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实践。
依托世博实践,周汉民会长指出,营商环境是国家制度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正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他简要介绍了上海近年来在制度设计、标准建设和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强调城市治理应坚持制度、标准、服务同步推进。他表示,公共外交已从传统的政府间交流拓展为绿色、经济、人文和民间等多层次互动。世博会作为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实践,通过志愿服务、多语种接待等机制,有效推动了国家形象传播与社会多元参与,并鼓励青年学子增强全球意识和公共责任感,在新时代公共外交中展现担当、积极作为。
在互动环节,现场来自上海大学、上海大学附属学校的师生围绕世博精神传承、中美经贸摩擦、青年时代担当等话题踊跃提问。结合自身在世博会及多边事务中的长期实践,周汉民会长深入回应了同学们关切的时代议题。他指出,要以全球视野看待结构性变化,用制度耐心应对复杂局势。他强调,青年要在全球视野中思考“何为中国,何为我辈”,深刻理解“德不孤,必有邻”这一中国精神的底色,并从世博精神中汲取开放、包容与创新的力量,为推动全球合作与文明互鉴作出新的贡献。师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内容丰富、启发深远,不仅加深了对世博会全球意义的深入理解,也激发了对国家发展与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

通过本次“世博拾光”系列活动,上海大学不仅回顾国家与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实践,也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赓续世博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拓展全球视野。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多学科融合与文化传承优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与时代发展,书写新时代高校育人与城市共进的崭新篇章。
据悉,本展览即日起至5月10日(不含节假日及双休日),每日8:30—16:00对社会公众开放,欢迎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展览地点为上海大学本部图书馆二楼道博书屋。